国产美女视频国产视视频_国产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小说_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网_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郵箱登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媒體報道 → 正文
央視新聞| 上半年我國造船業三大指標均位居世界第一
來源:央視網     日期:2023-07-12    字體:【大】【中】【小】

  7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我國造船業最新數據,上半年我國造船業三大指標均位居世界第一,新接訂單量的國際市場份額超過了70%,實現了我國造船業國際市場新接訂單量的新紀錄。

  2023年上半年,我國造船業完工量2113.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4.2%;新接訂單量3766.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7.7%;手持訂單量1237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0.5%,三大指標均位居世界第一。

  不僅造船業三大指標繼續全球領跑,今年上半年,我國新接訂單量更是占國際市場份額的72.6%,這意味著中國造船業正逐漸在全球市場中掌握主動權。

  在船舶行業,修正總噸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數據。作為一項考慮船舶復雜程度后計算出的船舶度量單位,它更能反映出船價高低和產值大小。今年上半年,中國船舶新接訂單中修正總噸占全球的67.2%,這意味著中國造的船價值越來越高。

  中國船廠市場競爭力持續增強

  截止到2022年,中國造船業三大指標已經連續13年居世界第一,今年上半年仍保持繼續領跑。面對歐美日韓這樣的造船強國,中國造船靠什么能保持領先優勢?來看記者的采訪。

  記者來到中國船舶集團廣船國際,發現今年船廠80%以上的訂單都是國外客戶的。在廣船國際的經營部,10人左右的經營團隊每天要打上百個電話與國外船東聯絡。

  訂單量創歷史紀錄的背后是廣船國際對市場的預判和對商機的把握更加精準。在以往的造船市場中,歐洲船企普遍掌握著高端客船市場,日韓獲得了大量中端市場訂單,而中國船企只能建造他們不要的訂單。

  廣船國際通過對市場的考察,發現全球市場上的汽車運輸船排放標準相對落后,無法滿足新能源汽車快速激增的運輸需求,決定通過錯位競爭開拓市場,研制雙燃料汽車運輸船。

  有想法,還得有技術,更得有建造的能力。廣船國際憑借著以往多年積累的造船經驗和技術,僅用了3個月就確定了雙燃料汽車運輸船的建造方案。

  今年下半年,第一艘雙燃料汽車運輸船即將交付挪威船東。由于交付時間快、產品質量過硬,再加上今年汽車運輸船需求量快速上升,廣船國際通過這一條船的“試水”一口氣拿下了25艘訂單,實現了從“零”到手持同類型船型訂單“世界第一”的跨越。

  而除了汽車運輸船,廣船國際還有曾獲得過國際權威“最佳技術和設計大獎”的豪華客滾船,最近也進入了建造收尾階段,預計今年下半年交付。

  中國船舶廣船國際生產管理中心 建造經理 王永剛:這艘船就是我們在建的豪華客滾船,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交付給意大利船東。

  中國船舶廣船國際生產管理中心 建造經理 王永剛:目前廣船國際在手的客滾船訂單有7艘,有兩條接近完工了,另外有兩條還在產品線上。

  今年上半年,船廠承接生效的20艘船舶訂單中,這類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就有18艘。

  原料國產化率提升 船廠當起了產業鏈“鏈長”

  造船業被稱為“綜合工業之冠”,零部件多、供應鏈長、產業關聯度高,涉及鋼鐵、有色金屬、機械、電子等50多個行業。記者在中國船舶集團廣船國際采訪時發現,如今的造船廠竟也當起了這條產業鏈的“鏈長”。

  在廣船國際記者了解到,像這種雙燃料客滾船,如今的建造周期已經大幅縮短,從以前3年完工1艘船,已經實現1年完工5艘船。這樣的變化,正是得益于產業鏈國產化后,縮短了造船所需產品的物流和售后服務的時間成本。

  中國船舶廣船國際生產管理中心建造經理 王永剛:我們的減搖鰭就是上海704所的,我們船上所有的防火門是江西朝陽廠的。之前我們這些家具、材料都是從國外進口的,現在這條船的國產化率基本上達到100%,對我們成本和周期的控制是非常有利的。

  王永剛介紹,讓供應鏈在國內實現閉環,可以讓船舶的性價比更高、更具有市場競爭力。與此同時,船舶制造需要使用大量原材料、涉及多種工業制造技術,造船不僅培育一個產業鏈條,更可以持續帶動整個產業鏈條水平能力的不斷提升。

  中國船舶廣船國際總經理 陳激:行業不斷推進國內產業鏈和供應鏈自主可控,并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和成果。像豪華客滾船內裝材料,我們實現了百分百的國產化,這樣在國際市場上充分展現了中國制造和中國產品的實力以及魅力。

  產業鏈放在國內,還能大幅縮短建造周期和成本。在造船市場,時間就是金錢,讓船東能更快拿到船,船東就更愿意下單給船廠。實現材料國產化既帶動了產業鏈發展,又讓船廠能獲得更多利潤,實現雙贏。

  中國船舶廣船國際副總經理 周旭輝:這么一個結合我們是非常受益的,下半年的詢價和訂單洽談還在發生,毛利會持續向好。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 李彥慶:我們從簡單做產品,到我們自主有產品;從做簡單集成全球的供應鏈,到我們中國供應鏈的完整,中國船舶工業就這樣一路地發展壯大。

  近3年來,廣船國際平均每年收入增幅接近14%。在掙到錢的同時,廣船國際這位產業鏈“鏈長”,聯合集團公司設計院所和內配企業,共同打造雙燃料客滾船國產化供應鏈。一年內從集團采購的設備金額超過30億元,形成了“兄弟”企業幫我造船,我帶“兄弟”企業實現共贏的良好發展態勢。

  加快智能化轉型 向世界造船強國邁進

  有了好的原材料、先進的技術,船廠的生產線如今也在調整升級。記者在調查中就發現,加快智能化轉型已經成為中國船舶工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總臺央視記者 吳天白:中國船舶廣船國際造船廠的這條智能生產線,是專為汽車運輸船和豪華客滾船這樣的高附加值船舶服務,主要是用于薄板的建造。這條智能生產線的使用將以前200多人的團隊縮減到了50人左右,不僅節省了人力,還能提高工藝質量。

  中國船舶廣船國際制造部 龔振宇:這條線基本上實現了智能化、自動化,焊接質量在國內算頂尖的。可以降低成本,流水化作業對按期完成訂單有更大的保障。

  這間新建的薄板分段流水線占地面積約為45000平方米,總長390米,整條流水線相當于一臺巨型船體“薄板分段打印機”,每天可“打印”4.5個薄板分段,是傳統生產方式的3倍。龔振宇告訴記者,別看這只是一條生產線,這些綜合實力的提升,最終都會體現在船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上。

  中國船舶廣船國際制造部 龔振宇:如果是同一個船型,就能夠進行批量化生產,我們的接單量越多,成本是可以降低很多的,生產線的價值就越高。

  雖然這條生產線已經大幅加快了生產效率,讓船廠足以應對目前的接單情況,但龔振宇并不滿足。每天完成生產工作后,他都會留在車間,繼續對生產線進行優化設計。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造船大國,年造船產量占世界市場份額超過40%,行業全年收入超過5000億元。產品逐步覆蓋市場上全部船型,研發設計、工藝技術和管理水平日益提升,我國正在努力向世界造船強國邁進。





| 來   源:央視網
| 責   編:王   琦
| 校   對:周   芒
| 審   核:項   麗/甘豐錄